付玚,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农学院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长期奋战在高校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曾任党委组织部组织科、干部科副科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等。她勤勉敬业、作风扎实、默默奉献,坚持把教书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理念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不断开拓进取,守正创新,担当作为。近年来,先后获评天津农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获“天津农学院青年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调研成果先后获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务实创新上水平”活动二等奖和天津市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三等奖。
立德树人,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她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用真心真情教书育人。2019年末,她开始承担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授课任务,时值疫情爆发,第一届学生尚未见面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学生开启“云端上课”,互相之间从“面对面”转为“键对键”。“开学第一课”随即变为了生动的“互动讨论课”,她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当地疫情防控形势,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身在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畅,线上上课有时无法保障的学生,她随时随地电话沟通,积极推送学习资料,保证“掉线不掉队”“停课不停学”。为了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她深入挖掘疫情大战大考之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将抗疫一线涌现的广大医疗工作者冲锋在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志愿者们逆行驰援的感人事迹引入课堂,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2022年初,她又作为带队教师之一,带领96名学生紧急驰援津南抗疫一线,将思政课堂的理论讲授变成疫情防控一线的亲眼所见、亲身实践,三尺讲台变成了核酸检测点、衣服换成了防护服、隔离衣,她与学生一道,同吃住、同感受,共上一堂生动的战“疫”思政课,让思政的温暖直达学生心灵深处。期间,她指导学生参加2020年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求真务实,做组织育人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高校组工干部,多年的党务工作历练,锤炼了她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十年来,她先后负责学校发展党员、基层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工作强度大、任务要求急,她主动加班加点,“5+2”“白+黑”成为常态;工作政策性、程序性标准高,要求严,她自我加压,努力钻研,成为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在组织部门工作,有一份光荣,就有一份责任;有一份信任,就有一份担当。”她始终坚持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每项工作。多年来,累计发展党员3000余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近4000余人,开展党务干部、巡察干部、组织员、支部书记、处科级干部等干部教育培训20余次,制定《天津农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天津农学院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等制度性文件50余项,为学校党建和组织育人打下了坚实基础。“组织工作无小事”,她的手机始终24小时畅通,时刻准备解答支部书记、组织员、师生党员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政策咨询,从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日常工作中为组织关系无法转出的预备党员想办法、出实招,帮助早年党员档案材料缺失、志愿书不慎丢失等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学生查找各种可能的佐证材料,更是倾尽全力。这每一份党员档案、每一张组织关系介绍信,每一个电话咨询的背后,都凝结着她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默默付出,都彰显着一名新时代组工干部的不懈追求。
勇担使命,做服务育人的“好党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她始终坚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工作作风,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在抗击疫情、下沉社区、三站一场、值班值守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都有她冲锋在前的身影。疫情伊始,她作为学校第一批青年党员突击队成员,先后完成返校学生接站、消毒消杀等重点任务。在学校发生疫情的紧急时刻,她第一时间返校到岗,克服家里孩子小的实际困难,连续驻守学校20余天,完成在校师生数据实时统计、核酸检测、宿舍消杀、垃圾清运等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任务,成为教育战线的“最美逆行者”。
她用青春和汗水,用真诚和激情,用自己对党和事业的无比忠诚,身体力行地守护着她无比热爱的教育事业,诠释着一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